今年的一號文件中,對鄉村文旅用地、鄉村文旅重點業態、鄉村文旅建設方向及鄉村文化傳承發展均有重要表述。
釋放6個農文旅信號:土地、鄉村產業、村莊規劃、文化賦能、示范引領、資金支持。
1
土地問題是鄉村問題的核心之一,是文化和旅游項目開發中不可或缺的內容,是鄉村旅游發展最基礎和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。
一號文件強調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。提出從搞好確權、到推進賦權,到實現活權的三步走。
研究制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指導意見。
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,切實摸清底數,加快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,加強規范管理,妥善化解歷史遺留問題,探索宅基地“三權分置”有效實現形式。
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,探索建立兼顧國家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。
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,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。
文件還提出推進以鄉鎮為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。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,優先保障農民居住、鄉村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空間和產業用地需求,出臺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。未來,鄉村文旅用地將更為集約化和規范化。
2
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。要發展發展鄉村餐飲購物、文化體育、旅游休閑、養老托幼、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,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。鄉村文旅產業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產業作用更加受到重視。
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、向園區集中,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。
發展鄉村餐飲購物、文化體育、旅游休閑、養老托幼、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。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、現代農業產業園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。
支持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。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。
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。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,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。實施“一縣一業”強縣富民工程。
3
鄉村振興是一個需要科學規劃、系統建設的過程,鄉村規劃編制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。一號文件第七部分“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”,提出加強村莊規劃建設。
堅持縣域統籌,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,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。
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。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,立足鄉土特征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,防止大拆大建、盲目建牌樓亭廊“堆盆景”。
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,建立完善傳統村落調查認定、撤并前置審查、災毀防范等制度。制定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指引。
相較而言,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,村莊規劃工作仍然很重要重要,但不再像2019年和2021年一號文件那樣,強調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,開始強調“有條件有需求”。
同時,2023年村莊規劃要求更加具體,提出出臺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、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,以及制定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指引。鄉村的發展需要規劃的引領,符合鄉村實際、符合村民需求的鄉村規劃,既能成為鄉村發展方向的指南針,又能成為鄉村建設的工程圖。只有做好科學規劃,才能助力鄉村振興。
可以預料,未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雙重背景下,各地將迎來新一輪村莊規劃熱潮。
4
文件強調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建設,要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。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。
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,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。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。
深化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,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建設,支持鄉村自辦群眾性文化活動。
5
文件強調示范引領,多處提到示范區的建設工作,通過示范推進鄉村振興發展。
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消費幫扶,持續推進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和產地示范區創建,支持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。
支持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。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。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示范。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。
開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示范。深入開展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創建。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,組織開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。扎實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。
6
一號文件明確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。這將為鄉村帶來更多優質的資本和資源,為鄉村文旅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。
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,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。
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。
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。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。
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、社會投入聯動機制,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實施,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業農村。
用好再貸款再貼現、差別化存款準備金、差異化金融監管和考核評估等政策,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,重點保障糧食安全信貸資金需求。